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
A.日本学制 B.美国学制
C.德国学制 D.苏联学制
考查目的: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解析:我国的现代学校及其制度不是由本国土生土长的,而是从西方引进的。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属于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B
【例2】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个案研究 D.叙事研究
考查目的:了解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D
【例3】教师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明他缺乏
( )。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背景性知识
考查目的:了解教师素质的知识素养。
解析: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条件性知识,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上述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
从上可知,教师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明他缺乏条件性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A
【例4】对教学结果的预测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这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
A.准确性 B.个体性
C.整体性 D.生成性
考查目的:理解教学目标生成性的特点。
解析: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整体性、生成性等特点,对教学结果的预测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是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特点。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D
【例5】我国教学理论界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教学过
程本质说是( )。
A.发展说 B.特殊认识说
C.学习说 D.实践说
考查目的:了解教学过程本质说中的特殊认识说的地位
和作用。
解析: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纷繁复杂,可以概括为发
展说、特殊认识说、学习说和实践说等,其中,特殊认识说我国教学理论界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教学过程本质说。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B
【例6】课程的总体规划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考查目的:了解课程计划的含义。
解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计划是指课程的总体规划。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孟子 D.格塞尔
考查目的: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著作及教育思想
解析: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是一个关于解释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
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属于了解层次,较难题。
答案:AB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AB
0.5分 只选A; 只选B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例2】“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指的是(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广义的教育 D.狭义的教育
考查目的:了解教育的含义。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近年来也有用制度化教育的术语来指称。
非正规教育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
“生活的磨难教育了我们”中的“教育”属于广义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范畴。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 B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BC
0.5分 只选B; 只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例3】课程标准性质包括( )。
A.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B.对全体学生的最高要求
C.服务于评价
D.作为国家管理课程的基础
考查目的:掌握课程标准的性质。
解析: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是所有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都能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应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属于掌握层次,较高难度题。
答案:AC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ACD
1分 只选AC; 只选AD; 只选CD
0.5分 只选A; 只选C; 只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例4】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研究性学习 D.接受学习
考查目的:理解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解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新课改要求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AB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ABC
1分 只选A B; 只选A C; 只选B C
0.5分 只选A; 只选B; 只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例5】下列选项属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有( )。
A.知识与品德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考查目的: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的陈述。
解析: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过去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强调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 BC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BCD
1分 只选BC; 只选BD; 只选CD
0.5分 只选B; 只选C; 只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例6】下列属于量化评价方法的是( )
A.观察 B.访谈
C.测验 D.考试
考查目的:了解量化评价的方法。
解析:量化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一种评价。量化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和考试。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C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CD
0.5分 只选C; 只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0.5分,共1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1】班主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 )
考查目的: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解析:班主任工作 的意义表现在:(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T
【例2】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
考查目的:了解课外活动的含义。
解析: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T
【例3】19世纪法国学者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
考查目的:了解教育的起源。
解析: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等。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T
【例4】初入职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而不是研究工作上。( )
考查目的: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的专业水平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水平,也包括研究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F
【例5】我国新课改强调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
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考查目的:掌握我国新课改课程结构的改革目标。
解析: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我国新课改强调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属于掌握层次,较高难度题。
答案:T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某校在新课改中,倡导“积极、健康、快乐”的思想,实施“快乐30分”大课间主题和“超级考试”活动。大课间由“礼仪操”、“写字姿势操”和“书法操”构成,融文化、身体锻炼于一体;“超级考试”则由学生针对上课内容出题,交换做题,由出题的同学批改及辅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乐。
从实现教育目的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说明( )。
A.不给学生留作业可以减轻学业负担
B.教育应使学生全面发展
C.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实现教育目的途径多种多样
考查目的:掌握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解析: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索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素质教育与减轻学习负担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面临着一个给学生减轻负担的问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待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问题上,一定要有科学的认识,要明确一定的负担量和一定的学习压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关键是要做到适量、适度,不要人为地造成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过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起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是要重视提高单位时间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减小坡度,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的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先行减轻;然后,再考虑减轻学生的体力负担,把课外学习时间(特别是作业时间)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把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系统有效的训练、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属于掌握、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BCD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3分 BCD
1分 只选BC; 只选BD; 只选CD
0.5分 只选B; 只选C; 只选D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